總 策 劃:蔡顯良、吳洪亮
展覽統籌:程斌、樊寧
執行策展:易東華、薛良
策展助理:周錦嫦
展覽事務:余湘智
展品協調:陳倩、孫嘉昌、詹法岳、朱琳
公教與推廣:駱思穎
信息宣傳:趙越
由中國美術家協會、何香凝美術館、北京畫院聯合主辦的“藝無涯——周思聰、盧沉藝術回顧展”將于2023年4月22日—6月25日在何香凝美術館1-8展廳展出。此次展覽將呈現北京畫院珍藏的80余件周思聰、盧沉的代表作,時間跨度自1963年至2003年,以“闡釋時代”“以形寫神”“畫無偽飾”“自在水云鄉”四個單元主題展現兩位藝術家一生“充滿了求索真理的勇氣和推進藝術變革的熱情”,回顧現代水墨探索語境,感受藝術家的人文關懷和變革勇氣。
周思聰生于1939年的河北寧河;盧沉生于1935年的江蘇蘇州,兩位先生一南一北,先后求學于中央美術學院。畢業后,周、盧二人便以嫻熟的現實主義手法,創作出一系列經典的人物畫作,如我們耳熟能詳的《清潔工人的懷念》《人民和總理》《機車大夫》等,這些作品既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趣味,又在一定程度上見證了新中國初期的藝術變革。上世紀八十年代,周、盧夫婦以《礦工圖》組畫開啟了藝術變革的腳步,他們將人物形象夸張、變形,交錯時空,以拼貼、肌理的藝術語言來呈現內心的震動和對歷史的深思。也許是創作中過于沉重的主題和情感,也許是巨大的體力和心力的消耗,《礦工圖》組畫成為中國畫史上未完成的“大愛悲歌”。但是周、盧二人并未停下藝術變革的探索,周思聰開啟“彝族”和“荷花”系列,離開深沉的創作主題,轉向內在的精神探索,水墨的語言轉向空靈、自在;盧沉則在中央美術學院開設“水墨構成”課程,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學習借鑒西方現代藝術,將造型、空間、構圖、色彩等元素融入到水墨創作中,也使得該時期的作品呈現出超越時代的現代感。
周思聰、盧沉真誠的藝術探索,其凝固下來的藝術語言解決的是傳統人物處在時代變革之中,如何回應時代、社會、人民對于藝術的訴求,“水墨的現代性”也在回應的過程中獲得。當我們將兩位先生置身于近現代美術史中時,便可以清晰發現在近代水墨的發展中,他們藝術變革的意義和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