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,空間的表現:風景照片所攝的景物,要前后分明,有一定的深度,這樣才能增加表現力。利用逆光可以加強空氣透視,并從色調上分清前后景的距離。利用濾色鏡,也可加強或減弱透視感。早晨或傍晚拍攝風光 ,可以利用云霧,使景物具有遠淡近濃的透視效果,增加照片的空間感。因為云霧能反射陽光,遠處霧濃,反射光線強,底片感光多,景物色調就淡;近處霧薄,反射光線弱,底片感光少,景物色調就濃。
2,時間的表示:一張風景照片,要交待拍攝的時辰。清早,遠景處于濃霧的籠罩中,顯得朦朦朧朧。這時太陽從東方出來,透過晨霧散射出光茫,能給人以清新悅目,奮發向上的感覺。傍晚,火紅的夕陽散發出絢麗的霞光,給周圍的景物披上濃裝,配上適當的濾色鏡拍攝,畫面的氣氛更加濃烈,富有感染力。拍攝城市風景,工業風光,可以利用夜晚的燈光,渲染夜間活動的氣氛。
3,天氣的表現:風景照片為交待畫面的背景,增強藝術效果,往往很注意天氣的表現 。拍攝雨景,霧景,由于雨水,霧水的反射作用,光線產生變化。有時能獲得很好的效果。如果在陽光下拍攝時,前后景物容易疊在一起,不易分辨,有時利用濾色鏡作用也不大。但是,在雨天,霧天拍攝,照片的效果就大不一樣。朦朦細雨水的反射,能把景物,燈光映成倒影,使畫面非常優美。
雪景的效果也很別致,下雪時光線昏暗,這時拍攝雪感難以表現。當陽光出來直射地面積雪時,會出現雪面光亮而景物鮮明的景象,這時如果加用黃濾色鏡,用逆光拍攝,雪地的影調層次就能顯得豐富,雪的質感也比較強。雪面反射光線的能力強,拍攝時要戴遮光罩,以免反射光線進入鏡頭。逆光拍攝的曝光時間,應按景物的陰暗部分計算。
云彩,對于風景照片具有點綴裝飾,豐富內容,調整畫面構圖的作用。常見的云彩有浮云,朵云,片云,條云,魚鱗云 ,云海等,應該根據季節特點和照片內容來選擇。拍攝時,加用淺黃,中黃濾色鏡,可以增加云彩的效果。
4,焦點的調節:風景照片切忌前景模糊,它會使人產生不快的感覺。因此應該對準主要被攝物調節焦點,使前景越清楚越好。
如果使用小型照相機,加上廣角鏡頭,幾乎在拍攝風景的任何情況下,都能保證必須的清晰度。但這樣的清晰度對照片的整個深度表現并無好處,因為照片的意境減弱了,風景一目了然,沒有趣味。為確保風景照片的意境,景物清晰度的范圍不宜放得太大。應該把畫面的最大清晰度用在主要被攝體和前景上,而使所有遠處的物體稍微散焦。這樣,畫面的層次豐富,主次分明,意境較深。
5,曝光的控制:風景照片的曝光,應以主要被 攝物為準,它要求獲得準確的曝光。同時,風景陰景部分也必須保證要的曝光量,因此,根據被攝主體確定的 曝光量,常常需要稍稍增加,以便表現出陰影部分的細節。一般地說,以夕陽做背景的剪影照片,要根據景物光亮部分進行曝光。而對于深邃幽暗的森林景色,或者被逆光照明的風景,則應該根據景物的陰影部分曝光,而且最好能使用寬容度較大的感光片。
拍攝有動體出現的風景,曝光時間要短,特別是動體們于前景的時候。而拍攝瀑布,噴泉以及浪花的風景時,曝光時間為宜太短,否則會把水拍成凝結一樣,失去動勢,一般以1/10-1/50秒為好。
拍攝焰火的景象,快門速度也不宜短,必須以秒計的曝光時間,使畫面上能看到焰火行程的全部痕跡。拍時,需將照相機架在三腳架上。
如果景色中的天空、海洋、湖泊或雪景在畫面上占很大面積,曝光時間必須減短。另外,使用濾色鏡時,要考慮到它的倍數,適當增加曝光量。
6,動體的安置:人物和其它運動的物體,如火車、汽車、輪船、飛機等,出現在畫面上,會使風景 更加生動,使靜止的畫面產生動感。但動體的活動要與畫面其它景物 相協調,無論人的神情、動態、姿勢和其它動體的大小、方向,在畫面 上都 要安置適當,既不喧賓奪主,又不成為累贅。
為了拍攝有動體出現的風景照片,必須使用感光寬容度大而感光速度高的感光片,否則,就不可能運用濾色鏡,也不能充分使用較小的光圈。
|
-
-
More
名作欣賞
-
-
More
藝術趣聞
-
|